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党的建设

铸魂赋能 红色基因焕新机——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 从军需保障迈向科技“小巨人”

作者:党群部信息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9工厂,始终以“保军为民、服务国防为核心坐标,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全链条,构建起“精神铸魂、创新赋能、担当立企、民主管理”的文化体系,是湖北省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行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

一、精神铸魂:以红色基因锚定信仰坐标,筑牢“军需保障”思想根基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深耕军需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科技兴企,保军为民”的红色根脉,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立企之基,让保军为民、忠诚担当成为全员共同价值追求。

   ——溯源红色根脉  系统梳理公司75年发展史,1950年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到决定在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荆棘密布坟墓遍野乱石成堆白虎岭上建设军队后勤物质基地;从一个最初拥有纺纱、织布等七个基本生产车间和生活辅助设施的军袜厂到现在拥有纱锭8万锭,气流纺4752头,进口无梭织机348台,年生产各类功能性纱线7000余吨,高档服装面料、家纺面料2800余万米的功能性防护性面料研发生产基地;从1952年正式定名为江零八二工厂,1953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一三工厂,1965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零九工厂,2002年更名为湖北省三五〇九纺织总厂,到如今的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75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四代3509人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直面生与死的拼搏,打出一方新天地,唱响一曲军需央企奋进之歌  

——深化价值认同  公司以“创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及时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设备,吸收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抓精益管理,外拓国内外市场经受改革的阵痛,凤凰涅槃,主导产品由针织用纱迈向高档棉纺织产品,压减军品份额转战民品市场,在主业转型大变迁中由小到大,由弱。公司将“诚信感恩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融入员工职业生涯全周期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抓好形势与任务教育,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公司的改革发展中来,教育引导全体职工准确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使“保军、应急、为民”成为职工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目标追求

——厚植家国情怀  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筑牢报国根基在产业发展中锚定“国之大者”,将企业成长与军需建设同频共振,把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书写“纺织报国、纺织强军”的时代答卷。公司按照“举旗子、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宣传工作使命任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家国情怀为帆,以实干创新为桨在文化传承中凝聚“奋斗共识”,先后举办“优秀班组长先进事迹报告会”国家安全日、国际档案日、宪法宣传周、廉洁文化宣传和“零九青年大讲堂”活动参加武汉市国资委、武汉市总工会和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集团党委组织党纪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和“中国梦 劳动美 ”征文活动,14名青年职工获奖通过开展“跟习近平学党史故事”、劳模工匠上讲台“红色文化研学”、“红色家书”等活动,让员工在感悟家国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让“保军为民”的信念转化为全员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创新赋能:以文化激活科研动能,破解难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以“创新文化”打破思维壁垒,构建“搭建平台智能升级选树奖励”的创新生态,推动核心技术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搭建创新平台,让人才“敢冲锋”公司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产品研发、高技能人才和劳模先进典型培养、服务质量改进为目标以技术交流与培训、技术攻关与改进、产品开发与研讨、成果展示与转化、服务生产与经营为功能定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现建有两个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和“劳模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仅2024年完成专利申报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新产品“抗菌防静电面料、吸湿排汗防静电面料”强势入围“2024 年度中国棉纺织行业创新产品”目录。“劳模创新团队”由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琴领头,积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该团队针对断经、断纬停台后易出现的“开车痕”疵点,总结“点梭定位法”和“滑筘轻推法”将疵点率降低60%以上。研发的“柔性引纬工艺”让特殊纤维织物的布面疵点率降低45%。

——设备智能升级,让资源“活起来”。公司审时度势,以改革为突破口,转换经营机制,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5年,公司纺纱工序打造智能纺纱线生产项目引进1200锭细纱长车、托盘式全自动络筒机,更新倒筒机、条并卷、精梳机。新设备实现了对纱线张力、捻度等参数的精准调控,纤维分布更加均匀,有效降低了次品率条干水平提高20%,产能提升60%,可节约人工多达66%。自动络筒机生产9.8产品,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自动化的专件在保证最佳质量生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物流费用节约吸风能耗多达66%环节进行数智化织机改造配套引进高速喷气织机、浆纱机、整经机,更新改造空压机组,进一步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连贯性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显著提高。如今,公司形成了年产1052万米功能性坯布的生产能力,产能提升77%,下机一等品率提升15%,生产效率提升17%,年节约物料和蒸汽费用44.83万元。

——选树激励并重,让潜能“猛发力”。公司加强宣传,及时选树典型,着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外引内培,每年招聘不少于15名大学生充实技术人才队伍,评选劳动模范、销售标兵10余名进行奖励。抓好争创“青年文明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竞赛活动,年初表彰年度先进单位、红旗班组和优秀班组长;“三八”组织开展“三八”红旗手、优秀女职工、文明家庭评比;“五一”评比表彰公司劳动模范、销售标兵、工会积极分子、青年岗位能手,并向省、市、集团公司及时申报各类先进。仅2024年,评出“每月之星”480人(次),“每季之星”148人(次),发放竞赛奖金5万元。

三、担当立企:以匠心文化锻造精品,坚守“军品质”生命线

公司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始终将质量文化建设摆在战略核心位置,以“军需精神”筑牢装备质量防线,“理念引领、制度保障、全员参与”三维发力,公司“九连环”牌功能性纱线天丝系列产品成功入选“湖北精品”。

——构建“质量文化体系”公司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核心,在车间、办公楼等区域设置质量标语、优秀案例与改进成果,营造“人人讲质量、事事重质量”的浓厚氛围,让质量理念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追求”。定期开展“质量月”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解读质量标准,组织全员参与质量案例展,让“质量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的意识深入人心。公司制定《产品质量管控标准》,明确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检验的各环节质量要求,实现“每道工序有标准、每个环节有监督”;建立“质量追溯系统”,确保问题可追溯、责任可落实。组建“质量攻坚小组”,针对生产中的质量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品核心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建立“客户反馈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跟进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公司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评为“技术进步突出贡献企业”两大类三个产品入围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创新产品目录。

——培育“劳模工匠”队伍公司深耕质量文化,以匠心守初心,以品质赢市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每年举办春秋两季操作技能竞赛,带动全体职工苦练操作技术,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评选出操作精英奖、优秀奖、优秀教练工、优胜单位。组织理论知识竞赛,开展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提升、精益管理等理论考试,以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同步提高,加快公司转型升级的步伐。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质量标兵评选”等活动,建立“师徒结对”机制,由“全国技术能手”“行业工匠”担任导师,手把手传授精密操作技艺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工艺技术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每年参加中国纱线网举办的“金蓝领网络大学堂”、“差别化、功能性、多组分新型纱线开发”研修班不少于15人(次)。

——加强“产品质量提升。公司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在新原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上,积极探索破解新型功能原料生产技术难题。坚定不移调整产品结构围绕新纤维、新技术,纺纱重点开发类抗菌纱线、气流纺差异化纱线、阻燃防护类纱线,以及天丝、莫代尔新产品,织布研发生产了职业装面料、衬衣面料、色织家纺面料、军用面料和工业用布等,其中多组分阻燃抗静电面料产品核心技术国内首创,补齐了国内功能性纺织材料的技术短板。保质保量做好军用纱线和军服面料生产任务,生产的21式作训服,主要用于作战、训练、战备、执勤、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穿着,有丛林、荒漠等五种颜色。该面料采用高强度纤维交织等纺纱技术,能抵御荆棘刮擦与高强度摩擦,抗静电效果好,能全方位满足部队训练、作战等多样化需求。2024年,公司围绕多种功能纤维,开发多组分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纱线等54个,申报相关专利5个。公司目前拥有授权专利证书近300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以文化软实力铸就军工硬实力。

四、 民主管理:以责任文化践行国企使命,书写“军为民”时代答卷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通过健全机制、拓宽渠道、做实权益,将民主管理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让“职工当家作主”从理念变为实践,展现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民主体系,完善信访维稳机制公司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构建系统化的民主管理体系。坚持厂务公开,严格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企业发展规划、薪酬调整方案、重大改革举措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推动、职工参与”的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召开民主管理推进会,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职代会、公司网站、OA办公平台、公司报刊等形式,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确保民主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从完善信访制度入手,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明确各级工会信访工作责任,做到件件有领导阅批,事事有基层回复,桩桩有办理结果,确保工会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

——丰富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文化氛围。公司始终将文化建设与职工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切实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公司每年制定《职工文体活动计划》,举办了“迎新年晚会”、“迎三八 展风采”职工踢毽子比赛、“零九好声音”职工歌手大赛、“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国庆文艺汇演、“国旗下的演讲”职工朗诵比赛以及“解放思想促变革、担当作为促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职工的饭碗”等征文演讲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开展了“我为安全献一计‘金点子’活动”、“安全生产隐患随手拍”、“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等专题活动,推动公司上下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和意识的提高。

——专注职工呼声让职工困难有人帮扶。公司搭建多元化民主沟通平台,随时关注职工反馈的工作建议、生活诉求,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组建“职工代表监督小组”,对企业职工劳保、安全生产、福利待遇落实、职工食堂卫生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让职工从“旁观者”变为“监督者”。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逢年过节由公司主要领导带队走访特困职工家庭,慰问劳模先进,把企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的手中。仅2024年,公司工会组织走访慰问劳模先进、困难职工、生病住院职工271人次,发放慰问金15万元,帮助7名困难职工申报了生活补助、医疗补助,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为基层一线班组购买了防暑降温药品,为职工进餐免费提供绿豆汤;单身职工宿舍实行4个月的住房高温电补和双人间每月每人100元的房补等;持续为职工发放生日贺卡、“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物资。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从“抗美援朝保军需”到“保军为民承”,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以文化为帆、以使命为舵,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了“文化兴企、担当报国”的壮丽篇章。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扬“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需精神”,以文化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一流军需企业踔厉奋发